▲前排左五为刘焕军
2024年5月,我非常荣幸地被推荐参与援疆工作,前往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检察院,开启了一次意义非凡的人生旅程。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官助理,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工作上得到锻炼与拓展,更促使我对检察事业的责任与使命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感悟。时光荏苒,在额敏县工作的六个月时间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瞬间,这将成为我今后前行道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。
初入新疆:深入群众 勇担使命
随着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,我愈发感受到因地域文化、风土人情等差异所带来的办案挑战。由于语言障碍,与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沟通时,他们对司法程序不够理解,给调查取证和案件定性工作带来难度。但我没有丝毫退缩,而是与当地检察同仁们并肩作战,共同研讨案件的定性与证据收集工作。有时我们需要深入偏远的牧区走访当地的牧民群众,克服语言不通、文化差异等重重困难。我深刻体会到,面对祖国辽阔的疆域、不同的民俗民情,一名合格的基层检察干警,不仅要熟悉法律知识,还要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了解地区的文化习俗、民族心理和群众实际需求,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
为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,我积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,他们耐心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,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受益匪浅,每一次与群众的交流,都成为我弥足珍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。我仔细聆听他们的话语,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,尝试深入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诉求,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座连接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桥梁。我深知,自己不仅仅是在处理一个个案件,更是在传递法律的公正与温度,以更贴近群众需要的检察服务,维护着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,守护边疆人民的幸福和安宁。
工作实践:突破挑战 忠诚履职
由于之前一直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,来到这里后我在第二检察部担任检察官助理。针对当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队伍新、底子薄等现况,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,运用以往的工作经验,为提升案件的办理质效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2025年6月,我在协助办理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期间,了解到额敏县属于地下水超采区,有着严格的凿井审批制度,行政机关对非法超采地下水行为往往给予严重处罚。但此案涉及的采水地点隐蔽,违法行为不易被发现,导致行政机关怠于履行对村民非法超采地下水资源监管职责,我们决定启动诉前磋商程序处理该案。由于额敏县检察院是首次开展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诉前磋商,对磋商的程序及法律文书不太熟悉,我借鉴以往的办案经验,适时提出建议,协助当地检察人员与行政机关沟通,帮助大家共同完成此次磋商。这次磋商推进案件的顺利办理,既有力维护了公共利益,又引导当地村民增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意识,收到了良好的办案效果。
在援疆期间,我积极与当地检察官协作配合,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9件,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,制发检察建议19份,发出诉前公告1份。还积极协助员额检察官对其他基层检察院的案件进行评查,共评查公益诉讼案件46件。
援疆感悟:跨越山海 共守初心
在参加额敏县检察院“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主题党日、深入牧区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活动中,他们对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让我为之动容,这让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、相互尊重、相互包容、相互欣赏、相互学习、相互帮助,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深刻内涵。我深知,我们办理的每一个案件,都关乎着无数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,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,这种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,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价值追求。我不再仅仅将检察工作视为一份职业,而是神圣的责任与使命,必将为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公平正义,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,忠诚履职、接续奋斗、担当作为。
援疆工作虽已落下帷幕,但这段经历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,永远镶嵌在我记忆的银河中。在这里,我历经了成长与蜕变,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,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。如今,我带着这段宝贵的经历回到工作岗位,把在新疆所学到的一切融入到日常的检察工作中,继续为热爱的检察事业努力工作,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,为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